理学的得名比较晚,因为周敦颐、张载均不以理来指称他们的学问,而是经常使用道、太极与太虚的概念。小程虽然自称“天理”是他们兄弟“体贴出来的”,但是在文章和论述中,也更多的是使用道的概念,由此,大程去世之后,人们才称其为“明道先生”。甚至元代编纂《宋史》只将他们成为“道学”。之所以有理学之名,要归功于朱熹。周敦颐没有弟子,张载死后,门生四散,唯有二程门下传承不断,四传至朱熹。迨至南宋。天理既是朱熹思想体系的关键范畴,也为当时的儒者普遍接受和使用。朱熹主张“性即理”,天理与人性必须一起讨论。其学术观点当时就被称为“理学”或“性理学”,朱熹自己认为他的学说是对周敦颐、张载、二程所开创的学术道伦的继承者,尤其是对二程的继承,因此,二程的洛学被视为理学的主干,洛阳地区成为理学的中心。也由于朱熹对理学的巨大贡献,世称程朱理学。
二程---杨 时---罗从彦---李侗---朱熹(闽学)
二程---侯仲良---胡安国---胡宏---张栻(湘学)
侯仲良,字师圣,宋理学学者,祖籍太原盂县,华阴人,生卒年不详,是二程的表弟。高祖父侯元和曾祖父侯暠都以武勇闻名,五代时期为北汉刘知远部将,镇守盂县乌河川;祖父侯道济,生活在北宋盛世,始弃武从文,以儒学登科,为润州丹徒县令,以期颐之寿终,赠尚书比部员外郎。父候可(1008-1079),字无可,“少时倜傥不羁,以气节自喜”。成年后,他尽弃前好,而笃志为学,博览群书,贯涉万类。“若礼之制度,乐之形声,诗之比兴,易之象数,天文地理,阴阳气运,医药算数之学,无不究其渊源”,终成一位“声闻四驰”的饱学之士。后来游学四方,寓居陕西华阴。
候仲良在家学影响下,潜心理学,先后拜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为师,受到当时理学家胡安国等人的敬重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侯仲良对二程之学推崇备至,“言必称二程先生”,并说:“吾以为志在天下,视不义富贵如浮云者,二程先生而已”。他一生论讲经述,通贯不穷,晚年却贫病而死。遗有著述《论语说》和《候子雅言》。
2013-2024 LifeAdd生活方式 www.lifeadd.cn 版权所有 | 御融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
Reserved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B2-20200664 | 京ICP备14004911号-7